[ 想法 ] 一種風景,兩樣解讀

前一陣子台北市的天氣總是矇矇的。這一種天氣如果要我拿起相機去拍拍風景,說實話可能連拿隨身機隨便拍個幾張的欲望都沒有。因為在個人的經驗中,這一種天氣是很難拍攝範圍太廣的景色的。

在拍攝「雲霧台北」那天的一大早,本來是沒有上山的準備的。迷迷糊糊的起床,正準備去外面買早餐時,突然接到了 louisch 老大打來的電話。他說台北市現在有雲海喔!機會難得耶!要我如果有機會得快把握要趕快去拍。

聽到「台北市的雲海」幾個字,人馬上清醒了過來,真的是機會難得耶!馬上跑到頂樓去探探是真是假。到了頂樓一看,心裡開始罵 louisch 千萬遍,一大早就來開玩笑,這一種天色如果適合拍風景,那台北市一年大概超過 300 天都適合去拍。

很差的台北市地面景色


送完小孩上學以後沒多久,louisch 又打電話來催快去拍。看過頂樓的景象的我哪這麼容易上當,就跟他隨便敷衍了幾句後,打算掛掉電話。可是電話那一頭的 louisch 老大再三的說,如果沒拍到到時候不要後悔。看看今天的行程上午老闆不在,應該是可以上去拍拍,於是就前往了約定的地點。

到了拍攝的地點,映入眼簾的景色讓人覺得真的是不虛此行呀,怎麼雲海這麼的漂亮呀!望著 louisch 得意的笑容,馬上開始後悔怎麼不早一點上來?

從大屯山看台北市的漂亮雲海

這個時候,我突然體會到很多觀點其實都會受到你個人生活的習慣以及以往的環境所影響。你看到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這個東西的真正面向,而是你心裡認為他該有的意象;你看到的是這樣,別人看到的卻可能是他心裡的那一面。兩個人之間可能是交集、可能是聯集、有的時候有可能是差集。

louisch 看到的是在雲的上面一端,我看到的是雲下面的那一端,兩個人看到的都是同一片雲,但是所呈現的效果完全不同。

我之前拍的「再見了!中正紀念堂!」不也是如此?我拍的是我意象中的那一面,可是看的人看到的呢?卻是他想要看的那一面,不是嗎?

「一種風景,兩樣解讀」,但是結局卻是大不相同。

.

相關文章:

8 thoughts on “[ 想法 ] 一種風景,兩樣解讀

  1. 所以在中正紀念堂那篇我不敢留言,
    就是因為怕我觀感會造成筆戰,
    所以才......
    (其實是自己懶啦...)
    :mrgreen:

    不過老大這篇我覺得很有道理,
    若是檯面上的人物都能有這番思維,
    台灣或許會比現在更好!

  2. 看到這樣的雲海,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眼睛看到的,的確跟當時心理想的有會差異...

  3. 吼~~~~~~~~~~~

    我也要拍!我也要拍!!!

    我今晚就可以拍了~
    真懷念快門聲~
    (耶~其實每天都拍啦!)

    但很久沒有真的去拍孩子以外的世界了~~~

    :)

  4. 這想法很好,我也是這樣去大屯山拍照的,不過,還是沒準頭的 😛 上上禮拜去,天氣之爛被凍得ㄆㄧㄆㄧㄘㄨㄚˋ繼續研究氣象去。的確是那種雲常見的,也許下次可以試試看不遠求直上四獸山啦。

  5. 我拍我家窗外落日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角度不同,光線也不一樣..有時候要蹲低一點,有時候要墊高..

    相同的事件,解讀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答案,這就是自由心證吧..

    從以前我就有這種想法,所謂的史學家,是用什麼觀點去解讀他未曾經歷的歷史??所謂的歷史學者,不也只是利用歷史去成就自己的"偏見"和"我執"而已?

發佈回覆給「jingjing」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