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攝影討論區時看到一段很有趣的文字
DSLR 討論太多,都忘了 DC 世界也還是很大的。
連朋友問我 DC 該考慮哪幾牌、哪幾台。我一時竟然就語塞了
(語出 DcView Superwang128 兄)
這一段話很明顯的指出來,隨著數位單眼 ( DSLR ) 價格的平民化,因為一些性能上的優勢,越來越多人開始改用數位單眼相機,隨之相關的疑問也多了起來,所以數位單眼的相關討論也開始熱了。
看看周邊的朋友與環境中的人也真的都是這樣耶!手持數位單眼的人增加了,但是問題真的也越來越多,除了買哪一款機身好之外,你剛捨 DC 入手 DSLR 的朋友前幾個問你的問題都是啥?
以自己為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到底要買哪一個焦段的鏡頭比較適合我?
說實話,這個真是一個難題呀!
因為拍照這檔事情很多是有所謂的習慣問題,是隨著個人有所差異,很難有一個的公式可以套用。所以要做一個適當的建議得從常拍攝的對象來著手;但是從拍攝的對象著手又得充分瞭解比例問題,想到這些就又頭痛了。到底有沒有一個好的方式來做這些統計與分析呢?
當然是有囉!
如果分析以前拍攝的相片,由相片的 EXIF 來做統計,來瞭解自己的拍照習慣,包含常用的鏡頭焦段、光圈與快門等等,這樣會不是是比較科學的方式呢?
如果你也覺得這個方式可行,這裡介紹兩個好用的相片資訊統計軟體:
兩個軟體的使用方式都很簡單,你只要指定好你要分析的資料夾(可以含子目錄),他就會開始幫你進行分析了。
以整個執行速度來說," Smart Photo Statistics " 的運作速度比 " Exif Analyzer " 快了一點;但是以細膩度來說 " Exif Analyzer " 比 " Smart Photo Statistics "好上一點,來看看他的一些主要差異吧!
遇到不認識的相機型號時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相機推陳出新的速度很快,而每一台相機的 CCD / CMOS 大小都不同,兩個軟體都會幫你轉換成 35mm 等效焦段 ( 35mm equivalent ),所以遇到軟體不認識的相機型號時,怎樣讓軟體知道如何轉換這一台相機的 35mm 等效焦段就很重要了。
這一點 " Smart Photo Statistics " 提供你一個介面可以自行輸入這些資訊,但是如果你沒有自行輸入這些資訊時,程式遇到不認識的相機型號就會採用類似「代用」的方式快速處理,這一點我就很不解,是一個不太好的方式。
" Exif Analyzer "的方式就好一點,程式會停下來提供你一個選單讓你告知這一台相機的相關資訊以後再繼續下去。
分析圖表的表達方式
兩個軟體都會提供一些圖表來當作最後分析結果,大概都有包含「使用的相機類型」、「光圈」、「快門」、「焦段」這些基本報表。
" Smart Photo Statistics " 多了「閃光燈」、「ISO」、「像素」這些選項可供參考。
" Exif Analyzer " 則是有個有趣的每個月拍照數量的比較圖表,讓你知道一年中你哪幾個月拍照的數量比較多。
以圖表的易讀性來說
兩者相比的話,如果只是要做「整體」統計數量的瞭解的話," Smart Photo Statistics " 略勝一籌,因為他用比較清楚的圖表讓你瞭解「整體」統計後的資訊。
但是如果想要瞭解個別相機的統計之後的使用模式的話,那就是 "Exif Analyzer" 會清楚一點,因為他是把每一種相機分開的。
最後分析的結果
以我個人來說不管是拍風景或是拍攝生活相片,我都是以 24- 85 mm ( 35mm equivalent ) 的焦段居多耶,所以如果是我要買鏡頭,就是以這個區段為主囉!
快來分析你的相片吧!
.
相關文章:
很實用! 裝一個來玩玩. 😀
😯 我只有一個鏡頭.. 😳
所以看來我得先分析一下我的照片,
才能選到適合的鏡頭摟!
趕快來裝
24-85本來就是旅遊境的範圍阿
真是好軟體!
很實用的分析軟體哩~不過拍久了就知道自己喜歡的焦段了 XD
我的沒有EXIF耶.... 😳
我的F6的EXIF記錄在機身裡~ 😯
我是Exif Analyzer的作者,jerome您寫的使用說明好詳細啊,真是令人感動﹙淚﹚,我自己反而沒寫什麼說明,真是不好意思(羞),感激感激啦 🙂
💡 好好玩的軟體,敢快來試試!
真棒的軟體, 不知有沒有mac 版的 😛